澳门新莆京网络平台(澳门)合作伙伴

澳门新莆京网络平台(澳门)合作伙伴

 
鲜明的教育特色
日期:2022-05-31 16:04:40  文字大小: 【】 【】 【】   浏览次数:2556

一、面向应用,构建实施TOPCARES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

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融合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最新成果,构建了具有东软特色的 TOPCARES 能力指标体系。能力指标体系以培养学生八大能力的英文首字母命名,即“TOPCARES”,体现了学校对学生“最高的关注”,通过丰富学生的知识、培养学生的能力、提升学生的素质来创造学生的价值,并通过学生为社会做贡献,从而创造社会的价值。

学校将 TOPCARES 能力指标体系系统化落实到澳门新莆京网络平台各环节;面向前沿和应用,构建了能力导向、项目牵引、内容动态更新的一体化课程体系;实施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、人文素质教育、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体系;构建了以项目为载体贯穿全程的“四实”实践体系;实施了以学生为中心,基于工程背景环境的实践育人模式和学分制教学、柔性化教学、双语教学、分级教学等教学方式;建立了与 TOPCARES 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。

二、产教融合,注重实践,培养应用型人才

基于产业办学优势和地处国家级软件园的区位环境优势,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,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。致力构建以人才为中心的产学研生态系统。

根据社会、行业对IT类人才的能力需求,设计和实施理论与实践、课内与课外、校内与校外、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、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等相融合的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。在教学过程中,注重实践育人,将项目的设计、训练和实现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,通过逐级递进的项目实践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。通过校企共同确定课程,共同提供师资,共同完成课程教学,使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。

实施“1321”的学期设置

1个学年分为3个学期,2个基于案例和项目的理论学期、1个集中能力训练的实践学期,理论教学强调“精讲而多练”,实践教学强调“面向行业应用,进阶式实践教学”。同时,学校全部本科专业实施“3+1”等教学模式,即大学最后一年,通过综合项目实践和企业实习,全面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,使学生在校便具备了一年的“工作经验”。

高度共享企业教育资源

与百度、腾讯、东软、英特尔、用友、简柏特、埃森哲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教育合作关系,成为SAP全球高校“种子计划”中国第9所院校,也是中国唯一的民办院校;成为全球应用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规模最大、应用技术领先的院校之一;成为大连高新区“区校一体化”建设单位。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专业,共同开发教育澳门新莆京网络平台系统、课程体系、教材和课件,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、创新创业教育平台、实训环境,开发实训案例。

三、激活创客基因,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

学校实施专创融合教育,通过将创新创业能力指标纳入TOPCARES能力指标体系,构建普适性、专业性、运营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,搭建创新创业澳门新莆京网络平台资源与环境平台,完善创新创业支持和保障机制,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,面向全体学生,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、创业意识、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,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更高质量成长。希望学生无论选择创业还是就业,都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。

SOVO-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

2002年成立至今,SOVO累计孵化各类创新澳门新莆京网络平台6300余项;

设立学生虚拟公司近520家,其中170家已注册为实体公司;

每年开展竞赛、讲座、沙龙等各类文化活动超100场,2002年至今,累计参与学生超12万人次;

2016年,学校成功获批全国首批50所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;2017年,学校成功获批全国首批99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;

2019年,学校成功获批辽宁省大学科技园,成为省内首家直接通过大学科技园认定的民办高校。

四、拓展国际化视野与合作途径,实施国际化育人

教育模式与教育标准国际化

借鉴国际工程教育的最新成果,构建了具有东软特色的TOPCARES工程教育模式,借鉴ABET等质量标准,构建了TOPCARES-ABET质量评价体系。学校于2012年成为CDIO国际合作组织亚洲区域第9所高校。借鉴国际知名大学的教学模式及教务管理系统,逐步开设跨文化及国际交流相关的专业与项目,并不断加大双语课程的建设。

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和资源建设国际化

开展跨文化培训、跨文化实习;与国外高校联合开展“2+2”“3+1”“3+1+1”“4+2”等多种学历留学项目,以及交换生、短期班、企业实习等各式长、短期语言学习和文化体验项目;开展电子商务、软件工程等重点专业的面向国外留学生的双证联合学历教育;与国际企业共建实验室、共同开发教育资源。

学校已与英国杜伦大学、萨里大学、苏塞克斯大学、兰卡斯特大学、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、韩国建国大学、俄罗斯交通大学、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、南澳大学、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、蒙特克莱尔大学等100余所国外高校开启了线上交流、短期访学、长期交换、本科双学位、硕士升学等形式多样的校际交流合作。为有志提升自身国际视野和国际化竞争力的学生开辟了对外交流、出国留学的通道,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均有机会参与合作院校的交流、留学项目。

师资队伍国际化

通过加大引进外籍教师和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、开展师资外语水平培训和考核、与合作院校进行师资互换等措施,多渠道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及整体的国际化水平。

提升学生国际交流能力

学校长期聘用外籍专家和教师,从事英语、日语、俄语和专业课的教学;邀请国外合作院校和企业学者、高级管理人员、行业专家等各类专业人士为澳门新莆京网络平台师生进行学术讲座。学生通过外语强化训练系统、慕课以及校园网上丰富的课件资源可随时接受听、说、读、写的全方位外语应用能力训练。学校依托软件园区IT类跨国企业资源优势、学校外语类专业优势等,积极营造国际化校园文化氛围,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。

五、开展混合式教育改革,创新智慧化教育模式

为主动应对数字化时代高等教育创新变革需求,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,紧密结合未来教育发展趋势,学校以应用型高校生源特点为出发点,以学生为中心,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,构建混合、互动、开放的混合式教育生态系统。通过将线下面授教学与线上学习有机结合,使得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样,师生角色发生了本质性转变,教师充分发挥引导、启发、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,同时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、积极性与创造性。

通过混合式教育改革,教学内容更加开放、全面,以问题为学习起点,课堂以探索活动为主,交互、合作学习成为最主要的学习形式,通过人工智能、大数据技术全面跟踪分析学生学习过程及效果,评价更加智能化、精准化、个性化,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,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,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。

六、建设数字工场,深化产学合作

为适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催生的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应用、新业态,学校以产学研协同融合机制建设数字工场,形成一个大学与企业、师生与工程师互利共赢的良性生态。一方面,为学生实训实习和高质量就业创业提供解决方案;另一方面,为行业企业提供专业的人才服务解决方案。打造从学生定制培养、集中训练、顶岗实习到人才输出的完整人才生态链,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。

数字工场结合企业具体项目用人需求,通过校企深度融合、协同育人,面向大三、大四两个学年,覆盖“素质-知识-能力-经验-成果”五个层级和学段,聚焦移动、金融、医疗、汽车、媒体、电商、ERP等多个行业方向,开展个性化、全覆盖、深融合的人才定制培养。人才培养过程实现由“通用、统一、无差异”到“专用、针对、有差异”的人才输出转变。学校还与百度、东软等知名企业合作,设立了“东软百度人工智能学院”等一流的现代产业学院。

七、基于云平台,构建柔性学习体系

学校注重信息技术与澳门新莆京网络平台的深度融合,自主开发和建设实训平台、项目库、案例库、习题库、素材库、NEUMOOC平台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,有效利用“4A”环境和立体化教学资源,指导学生开展柔性化自主学习。

致力让每一个学生可以在任何自我能支配的时间、任何能上网的地点,以任何方式、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内容(4A:Anytime、Anywhere、Anyway、Anycontent)。为受教育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,真正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。

招生简章
Baidu
sogou
/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